在倫敦西南大約50公里處的法恩伯勒是個安靜的小鎮(zhèn)。然而上周,不間斷的飛機呼嘯的引擎和比當地人口還多的參觀者打破了小鎮(zhèn)的寧靜。好在當地居民對這兩年一度的航展早有準備:他們戴上了耳塞,并在自己院子門前豎起了“禁止停車”的木牌。
其實世界三大航展之一的法恩伯勒國際航空展給當地帶來的不只是噪音,還有大量的商機。更重要的是,在過去一周里,1500多家全球主要航空業(yè)廠商云集這個小鎮(zhèn),討論航空業(yè)的發(fā)展現狀和前景。這些廠商遍及整個航空產業(yè)鏈———從飛機制造商、零配件供應商到航空公司再到機場運營商。它們在航展上描繪出的未來,可以看做是一幅指引整個航空業(yè)航向的導航圖。
客機廠商:歐債危機影響被高估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際大型客機市場就一直是歐洲的空中客車公司和美國波音公司的“二人轉”,兩家公司雖然交替領跑,卻一直都將其他競爭者遠遠甩在身后。從本屆航展的訂單上看,這種“兩強爭霸”的格局仍未改變。本次法恩伯勒航展簽訂的訂單總額達到了720億美元,兩大巨頭合計拿下了其中的近四分之三,其競爭優(yōu)勢之明顯可見一斑。
在去年巴黎航展上失利的波音此次扳回一局,力壓“主場作戰(zhàn)”的空中客車一頭。波音公司共計拿下396架飛機的確認訂單及承諾訂單,按目錄價格計算,價值370億美元。而空中客車公司共獲得115架飛機訂單,總目錄價格為169億美元。
雖然在這次的競爭中輸給了老對手波音一局,但空中客車公司首席運營官雷義卻并不在意這一時的得失。他告訴記者:“航展只有一周時間,但一年有52個星期。重要的不僅是我們在航展上展示了什么,在航展上出售了多少,關鍵在于我們全年的銷售如何、交付情況如何。對于空客來說,今年交付的客機將創(chuàng)歷史紀錄,而我們出售的客機還要超過交付的數量。因此,今年對于空客以及購買我們產品的伙伴來說,都是很好的一年?!?SPAN lang=EN-US>
在采訪中,雷義的聲音不時被飛機起降時轟鳴的馬達聲所打斷,而這位空客頂級的市場人員也顯然不愿錯過任何一個打擊競爭對手的機會:“這么大的噪音,一定是波音的飛機,是專門來干擾我們采訪的,”他笑著說。
雖然空客高層用語言嘲諷對手,但波音切實拿下訂單的新機型卻無疑更有說服力。作為波音737家族的新寵,737M AX的推出為波音趕超空客立下汗馬功勞,也成為波音對抗空客的一大利器。
除了波音和空客激烈的市場爭奪外,本屆航展的訂單總額與上屆的4 7 0億美元相比大約增加了5 3%,這也反映出航空業(yè)的復蘇態(tài)勢。據行業(yè)預測,未來20年全球將新增超過2.78萬架飛機才能滿足市場需求,其中客機需求增加超過2.69萬架,對貨機的需求也將增加900架以上。這些對飛機制造商來說都意味著大好的機會。
其實近兩年來,歐元區(qū)主權債務危機不斷發(fā)酵,之前不少人都擔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會對飛機制造商的業(yè)務產生影響。但航展證明,對于制造商來說,歐債危機的負面影響并不明顯,畢竟每種機型的推出,從立項到開發(fā)、定型到最終推向市場,需要十多年的時間,這并不會因一兩年的短期經濟波動有太大變化。雷義就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講,歐債危機的影響有些被高估,“歐債危機是一場金融危機,但并不一定會導致運輸業(yè)的危機”。
航空公司:常年給能源巨頭打工
歐債危機雖然對奉行長線經營的飛機制造商影響不大,但對于它們的重要客戶--世界各大航空公司的影響卻是立竿見影。經濟不景氣導致游客減少,這使航空公司的日子普遍不好過。
全球航運業(yè)的主要行業(yè)組織國際航空運輸協(xié)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球航空業(yè)營收預計達到6310億美元,但凈利潤只有30億美元。去年該行業(yè)利潤為79億美元,利潤創(chuàng)最高紀錄的2010年則是158億美元。
其實從旅客運輸量來看,航空公司也理應財源滾滾,隨著新興市場國家越來越多的人乘坐飛機出行,航空業(yè)的客戶群體也在不斷擴大。乘客不斷增多,而且機票價格還在不斷上漲,那么航空業(yè)的利潤縮水就顯得蹊蹺了。國際航空運輸協(xié)會認為,不斷上升的成本是吞噬利潤的黑洞。
在航空公司眼里,油價是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F在航空燃油已經超越設備購置折舊以及人力成本,成為公司最大的開支。盡管航空公司想盡辦法降低油耗,并引入大機型搭載更多的乘客降低成本,但是它們在2011年的燃油開支依舊比2000年高出廠320億美元。鑒于目前航空業(yè)三分之一以上的收入都花在了燃油上,因此航空公司看上去像是常年在給能源巨頭打工。
好消息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行將結束,近6年來讓航空公司頭疼不已的燃油成本可能出現下降。因為近一個月來北海布倫特油價在每桶100美元下方徘徊,如果油價能維持當前的水平,那么今年航空業(yè)的燃油支出就將省下約90億美元,這可是行業(yè)預期利潤的三倍。
當然,油價下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感到擔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宏觀經濟形勢不佳同樣也會拖累航空業(yè)。比如目前航空業(yè)面臨的一大問題是歐債危機,如果整個歐洲大陸都陷入經濟衰退,將拉垮全球其他地區(qū)的經濟,航空業(yè)的贏利也必將隨之下降。
而且這種情況貌似正在逐步變成現實,英國機場運營商BAA公司就已經表示,歐元區(qū)的經濟危機打擊到了航空運輸領域,越來越少的人出門旅行,從英國運輸到希臘和西班牙這些處于債務危機中國家的貨物也變得更少。
當然,在談論航空業(yè)的贏利前景時,不應該忽視的一點是歐盟計劃向航空公司征收的碳排放稅。歐盟向其他國家航空公司收取碳排放稅的決定不但受到中國、印度、美國和俄羅斯等國的強烈反對,而且在業(yè)界也難獲支持。這一飽受非議的稅種無疑加大了航空業(yè)贏利水平的不確定性。
航運中心:“金磚航線”爭奪戰(zhàn)打響
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歐美不少航線的運營都處于賠本賺吆喝的境地,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通往新興市場國家的航線繼續(xù)保持高速發(fā)展。因此各大機場都在努力編排通往新興市場的“黃金航線”、尤其是通往金磚國家的“金磚航線”,以保持自己航運中心的地位,歐洲的幾座城市在這方面的競爭尤為激烈。倫敦、巴黎、法蘭克福和阿姆斯特丹這些歐洲航運中心都在盯著有前景的市場,不過在這場爭奪中以往領先的倫敦現在已經落后。
國際航空運輸協(xié)會的首席執(zhí)行官托尼•泰勒稱:“在國際客運方面,英國是全球第二大市場,這使得英國經濟從中受益良多,但在每天通往27個新興市場目的地的便利性上,英國已經落后于競爭對手。”
目前從倫敦希思羅機場每年大約有2020個航班到中國,而競爭對手巴黎則以約3500個航班遙遙領先,法蘭克福機場和阿姆斯特丹的斯希普霍爾機場通往中國的航班數也分別為2800多個和約2300個。英國航空專家阿利斯泰爾•里弗斯稱:“當別的競爭對手都在大力開發(fā)從遠東到南美的新目的地的時候,倫敦的主要機場卻按兵不動,這導致倫敦作為航運中心的地位相對下降?!?SPAN lang=EN-US>
但其實倫敦本身也有本難念的經。航運中心倫敦希思羅機場現在已經接近飽和?,F在該機場每年運送旅客6800萬人次;國際航班目的地180多個,平均每天起降1300個航班。平均每147秒就有一架飛機起降的希思羅機場的運力利用率高達98%,天天幾乎滿負荷、高效率運轉,維持目前的航班尚不堪重負,因此實在無力再開發(fā)更多通往新興市場的航班。英國政府發(fā)布的一份報告稱,由于機場運力不足,在未來20年中英國經濟將因此損失超過1000億英鎊。有不少人認為,擴建希思羅機場或者干脆在倫敦再建一座機場,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倫敦希思羅機場的運營商BAA公司稱:“英國中心機場缺乏擴容能力,使得每年在貿易方面的損失達12億美元。任何增加運力的選擇都不容易實行,所有方案都要經過反復考量?!?SPAN lang=EN-US>
搶奪“金磚航線”的不僅是巴黎和法蘭克福等交通樞紐,倫敦的其他機場也在趁著希思羅接近飽和的機會占領市場。比如倫敦的另一個機場蓋特威克機場就在今年春天開通了一條倫敦和北京間的直飛航線。蓋特威克機場首席商務官蓋伊.斯蒂芬森稱這有助于使得“英國同世界上發(fā)展最迅速的經濟體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便捷”。對“黃金航線”的爭奪可能導致今后幾年全球機場運營排名重新洗牌,雄心勃勃的機場在這方面都不會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