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逸東說,要實現(xiàn)上述目標,需要試驗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shù),試驗航天員出艙活動,還需研制具有一定壽命、可供人短期生活和工作,并能開展科學活動的空間實驗室。同時他表示:“根據(jù)中國空間實驗室壽命較長,短期有航天員照料的特點,我們還計劃開展一系列有人參與、通過地面控制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探測?!?/p>
他還介紹,為延伸未來空間站的功能,我國計劃在空間實驗室上釋放微小衛(wèi)星,相對空間實驗室形成伴隨飛行,進行空間環(huán)境檢測,同時進行空間實驗室和小衛(wèi)星之間的激光通訊和THz頻段通訊實驗。此外,還計劃在空間實驗室中進行空—地量子信息傳輸實驗。
記者獲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研制作為天地往返運輸工具的載人飛船,獲得人進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的能力;二是發(fā)展空間實驗室系統(tǒng),與飛船進行對接,使航天員能夠短期照料飛行器和進行科學實驗活動;三是建立近地軌道空間站,能夠開展長期友人參與的空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