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北京7月17日電(記者 孫彥新)航天飛機將恢復正常飛行,避免了被判死刑的命運;國際空間站將有望于2010年如期建造完成;國際空間合作也因此走出陰影充滿希望……《國際太空》雜志副主編龐之浩17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認為,“發(fā)現(xiàn)”號航天飛機在爭議和擔憂中第二次復飛成功,將會在上述三個方面產(chǎn)生重大影響。
“發(fā)現(xiàn)”號發(fā)射升空前,美國宇航局安全主管和首席工程師都持反對意見。據(jù)美聯(lián)社報道,宇航局局長格里芬認為,“發(fā)現(xiàn)”號雖然還需要持續(xù)不斷地改進,但已達到安全標準,能夠發(fā)射。他同時表示,如果這次飛行失敗,航天飛機的飛行將被徹底取消。
國際空間站原計劃總重量400多噸,目前建成部分只有183噸,其剩余艙段必須依靠航天飛機來運輸。另外,建造工作需要大量的太空行走,這也只能依靠航天飛機來實現(xiàn)。自2003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后,國際空間站的建造陷入停頓,而要想實現(xiàn)2010年建成的目標,航天飛機必須盡快恢復正常飛行,這也是格里芬做出冒險決定的原因之一。
龐之浩分析,“發(fā)現(xiàn)”號二次復飛的成功,證實了對航天飛機的多項改進確實有效,大大降低了航天飛機的故障概率。經(jīng)過短暫的地面檢查后,預計航天飛機將重新開始投入國際空間站的建造工作。
龐之浩介紹說,按計劃,航天飛機要在2010年前飛行16次,才能完成建造任務,這期間還可能增加一次維修哈勃望遠鏡的飛行。如此一來,接下來的幾年平均每年航天飛機要飛行四到五次,這對航天飛機依然是嚴峻考驗。
對于國際空間合作的發(fā)展,“發(fā)現(xiàn)”號此行成功也影響重大。為了參與國際空間站,歐洲和日本都投入了數(shù)十億美元,日本的“希望”號實驗艙和歐洲的“哥倫布”號實驗艙都已運抵美國,靜待航天飛機運載升空。因此,如果“發(fā)現(xiàn)”號失敗,將直接傷害到美國與其他參與國的合作關(guān)系。而“發(fā)現(xiàn)”號的成功著陸,則使所有為國際空間站付出過數(shù)十年努力的各國科學家也都松了一口氣,給本來布滿陰影的國際空間合作重新帶來了曙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