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記者透露中國立式風洞訓練傘兵的神奇效果
來源:www.china.com作者:新華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06年04月29日 瀏覽次數(shù):
次 【字體:小 大】
本報記者 譚潔
沒想到,空降中的特情訓練在地面也可以體驗。今天,記者戴上裝有逼真視景眼鏡的頭盔,坐在計算機大屏幕前,開始進行特情處置仿真訓練。
“利用這套正在試驗定型中的空降兵傘降室內(nèi)模擬仿真器,你不用升空,便可真實感受到空中的每一種訓練特情?!庇柧毲埃厍殛犼犻L余亞賓一個勁兒地向記者強調(diào)要“用心去感受”。
曾經(jīng),空降兵的特情訓練看上去很浪漫。那時,氣球是空降兵最早使用的跳傘模擬訓練器材。龐大的氣球下,吊籃內(nèi)裝載四五個人,最高上升到1500米,晝夜間靠繩拉或手拉開展跳傘訓練。
隨后,模擬空中傘開至著陸動作的傘塔興起。就在該部仿真室不遠處,還有座傘塔高高聳立著。跳過2000多次傘的余隊長說,自己初練跳傘便是從傘塔上往下墜落。當時建在河南開封高達85米的傘塔,曾是亞洲最高傘塔,也曾是空降兵部隊官兵的驕傲。后來,隨著訓練手段逐步提高,這些傘塔也漸漸地被空降兵棄用。
仿真訓練開始了。記者從機艙中跳出,開始默數(shù)秒數(shù):1、2、3……5秒鐘過去了,主傘未開,身體就像秤砣般急速向下墜落。見此情景,記者急忙拼盡全身力氣猛地拉開備份傘,一陣巨大的沖擊力過后,身體向開滿金黃色油菜花的大地隨風飄落。
“你第一次跳傘就能應付空中特情,不錯!”教官對記者說,以前要想積累這些處置特情的經(jīng)驗可不容易。首先要背記抽象的理論,然后坐在晃來晃去的簡陋吊環(huán)上憑“想象”訓練。可往往真到了空中決定生死的那一瞬間,平時記下的處置要領卻又記不起來了。
實施空降空投,空中情況千變?nèi)f化。因此,如何在地面練出空中飛翔的硬功,如何架起從地面到空中的“橋梁”,便成為空降兵部隊急需解決的訓練課題。
“向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要訓練效益!”空降兵研究所李所長說,近年來部隊著眼信息化戰(zhàn)場需要進行不斷探索,開發(fā)出近百套傘兵戰(zhàn)車、防空導彈等模擬訓練器。目前,隨著訓練器陸續(xù)裝備部隊,空降兵的模擬訓練正向著系統(tǒng)化、綜合化、仿真化方向發(fā)展。
走過前幾日訓練過的離機平臺、操縱架、吊環(huán)等單個的基礎訓練模擬器,記者又登上綜合練習器,連貫練習跳傘離機、操縱和著陸動作。高大的機艙模型里,在逼真的“嘀嘀”口令下,記者迅速離機,并緊雙腿,“砰”地一聲穩(wěn)穩(wěn)落到沙坑上。
“模擬離機訓練效果最逼真的要數(shù)風洞了,能給人飛翔的真實感覺!”我的教練劉文生是空降兵體驗風洞模擬跳傘第一人。他說,在8層高的立式風洞中,每秒46米的風速下,不需要任何工具就能飄浮起來,只靠手的姿勢來調(diào)節(jié)方向。以往的訓練無法模擬空中飄浮等狀態(tài),要培養(yǎng)出一名技術高超的教練員最短需要3年,而風洞跳傘訓練只需6個月就能訓練出一名合格的教練員。
“科技含量的每一步提高,都會促進訓練質(zhì)量的飛躍,進而帶來整體戰(zhàn)斗力的躍升。”該部參謀長姚恒斌興奮地告訴記者,近兩年他們堅持科技興訓,先后突破百項訓練難題,空降兵部隊突擊能力實現(xiàn)了新突破。
?。ū緢笪錆h4月2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