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1, 這是42年前的一次導彈實彈發(fā)射,那位按下紅色按鈕的干部就是趙國宏的父親。 當年那不同凡響的一按影響了趙國宏的一生。1984年夏,趙國宏同時收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二炮工程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最終,趙國宏選擇了工程學院。4年后,他又以全院第一名的成績考上碩士研究生。1991年,他終于如愿以償?shù)刈哌M了二炮某研究所。 進入二炮之初,趙國宏郁悶了很長一段時間。當時,我軍指揮自動化系統(tǒng)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其功能側重于圖文顯示,有點類似于“現(xiàn)場直播”。如何把直播型系統(tǒng)做成實戰(zhàn)型系統(tǒng)?為此,圖書館、情報資料中心、軍事研究機構、軍事院校都成了他的“藏身地”。一天,一篇介紹外軍指揮自動化系統(tǒng)的文章讓趙國宏眼前豁然一亮,一個全新的想法在他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 他先提出“四段式”技術框架結構,實現(xiàn)了作戰(zhàn)指揮信息流的閉環(huán);接著又提出了“核心數(shù)據(jù)”的概念,在紛繁復雜的指揮信息中,區(qū)分出指揮活動中用于“計算”和用于“觀看”的數(shù)據(jù),把“計算”用的信息組合成“核心數(shù)據(jù)庫”。機關對此方案連連叫絕,并決定3個月后,系統(tǒng)參加以導彈部隊為主的全軍性戰(zhàn)役演習。 當時該類系統(tǒng)在全軍和二炮均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可供借鑒的成果,趙國宏只能白手起家。前所未有的壓力倒讓趙國宏分明感受到一種蛟龍出海的感覺。 項目進行中的一天,趙國宏突然一頭栽倒在地。同事們急忙把他送到醫(yī)院。檢查結果是:嚴重胃出血,血色素還不到正常值的一半。但想到課題正是最后的攻關階段,趙國宏焦急地問:“能不能不住院?” 住院的日子里,病房便成了他的第二個試驗室。晚上輸液時,他閉目思考問題;白天,他把課題組的同志一個個叫到病房,研究思路,探討模型,檢查程序。 3個月后,該系統(tǒng)如期參加演習??倕⒆鲬?zhàn)部的專家參觀這套指揮系統(tǒng)后,感慨道:二炮指揮系統(tǒng)的建設水平走到了全軍前列!這套系統(tǒng)獲得了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 二炮的一次綜合演習讓趙國宏接受了一次更嚴格的考驗。他擔任自動化裝備現(xiàn)場技術總指揮,并負責建設綜合匯報系統(tǒng)。 演習設在南方一個簡陋的訓練場,時值火爐般的8月。趙國宏在工作清單上列出了現(xiàn)場勘察、方案設計、設備采購、電源系統(tǒng)改造、指揮調度系統(tǒng)、視頻會議系統(tǒng)調試等讓人眼花繚亂的一長串。按規(guī)定,趙國宏只能帶領6名技術人員。 近30天煉獄后,趙國宏終于按方案將一切準備就緒。再過6天演習將正式開始,二炮首長作出的指示卻讓他倒吸一口冷氣:重新調整方案,以檢驗二炮信息化建設的成果。首長直截了當?shù)貑栚w國宏:“三天時間,能不能完成?不行就撤!”現(xiàn)場氣氛緊張得令人窒息。若按要求調整,必須重新編制戰(zhàn)役戰(zhàn)術腳本,修改信息傳輸系統(tǒng)、供電系統(tǒng)、設備布局等方案。而這又要求對上百臺套裝備連接關系作相應調整,300余名官兵重新排兵布陣。 “一定完成任務!”趙國宏堅定地向二炮首長作出了保證。第5天,二炮首長親臨檢查,系統(tǒng)一次性通過驗收,演習非常成功。趙國宏因此榮立二等功。 首長問趙國宏:“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調整完畢,而且達到這么好的效果,用的啥招?”趙國宏如實回答:“報告首長,我實在想不起這幾天是怎么過來的!” 由于他在二炮信息化建設方面的突出貢獻,趙國宏很快成為全軍最年輕的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和二炮裝備研究院最年輕的所總工程師。一直以來,他的心里都深藏著一個夢想:要讓我們的導彈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實現(xiàn)由“算著打”向“看著打”甚至“追著打”的能力跨越,那一天,我們的導彈會成為真正的鋼鐵長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