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編者按:本網(wǎng)轉(zhuǎn)載該文并不代表證實其中內(nèi)容,文中提及的中國J-12新型戰(zhàn)斗機目前并無法證實其存在,歷史上唯一存在過的可證實的J-12型戰(zhàn)斗機是洪都飛機公司60年代研制的一種輕型戰(zhàn)斗機,該項目早已下馬。
一架從加里寧格勒起飛的蘇-27型戰(zhàn)斗機墜毀在了北約最前線的立陶宛。這個可以與當年美國U-2型偵察機在蘇聯(lián)上空被擊落相提并論的事件, 如果俄羅斯真將蘇-30型多用途戰(zhàn)斗機賣給了中國,蘇-27型戰(zhàn)斗機也將成為配角。但蘇-27也不是吃素的,雖然非法越境證據(jù)確鑿,俄老大卻是心中理虧面子上還要占便宜。不僅沒有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道歉,俄空軍司令還評論說,這次事件充分暴露了北約防空系統(tǒng)反應遲緩的弱點,“俄國戰(zhàn)機在立陶宛領空飛行了20多分鐘,這期間竟然沒有任何攔截飛機起飛?!? 俄國人當然不會放棄這樣一個為本國軍火做活廣告的機會。人們甚至可以懷疑這是普京和施羅德哥倆導演的雙簧:按照北約的防務章程,立陶宛的領空由各成員國空軍輪流負責巡邏警戒:出事那天輪到德國空軍執(zhí)勤。而第一個從蘇聯(lián)大家庭中分離出來的立陶宛,本來就是美國打入老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一個楔子,德國欲拔之而后快的心情和俄國沒有什么區(qū)別。 俄國潛艇沉了,海軍司令下課;飛機掉了,空軍司令卻躊躇滿志。前者給普京丟了臉,后者卻大長國家志氣。除了石油,現(xiàn)在能讓俄羅斯民族感到自豪只有它的軍事實力和軍火工業(yè)。 但黷武并不一定窮兵,去年一年軍火出口就給俄國帶來了50億美元的外匯收入,而俄國當年的軍費開支只有180億美元,其中用于武器裝備的約100億美元,也就是說一半的開支都收了回來。除了以色列,還沒有誰做到這個投入產(chǎn)出比。去年美國出口了186億美元的軍火,卻只占了其4600多億美元總軍費開支的4%。 更大的收益是無法用投入產(chǎn)出比評估的。蘇-30暫且尚未有真槍實彈上場的機會,而這次傳說中的中俄軍火交易的第一配角伊爾-76,卻早已威名遠揚:1999年科索沃維和行動中,俄羅斯出動6架伊爾-76型運輸機空降傘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普里什蒂納機場,贏得了同北約討價還價的重要籌碼。而在去年援救東南亞海嘯的“全球和平競賽”中,這種能續(xù)航5000公里,載重40噸的巨無霸成為了最大的明星,距離災區(qū)最遠的俄羅斯在災難發(fā)生僅僅30幾個小時后就將第一批救災物資運到了災區(qū),再次拔得頭籌。多年來偏重于陸上軍力的中國,如能配置這些空中利器,無異于如龍?zhí)硪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