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全球最大、最大起飛重量世界第一、單次救援能力世界第一……經(jīng)過上千公里長途跋涉,我國自主研制的AG600超大水陸兩棲飛機首個大部件———中機身昨日運抵珠海并舉行交付儀式,即將在珠??傃b并于明年首飛。作為全球最大的在研水陸兩棲飛機,它將刷新多個世界紀錄,珠海作為誕生地也將載入“史冊”。
AG600原名蛟龍600,去年為何突然更名?它究竟“?!痹谀睦??神秘的珠海組裝工廠長什么樣?南都記者昨日采訪了AG600總設計師和珠海組裝基地負責人,為你揭秘。
體形
4層樓高的龐然大物由120多萬個零部件組成
昨日上午9時,珠海機場以南一公里一棟藍色平板廠房,上百名工人、技術人員和媒體記者興奮地圍繞著一個側面酷似航天發(fā)射艙的龐然大物合影。這是剛從陜西西安經(jīng)過6天跋涉運抵、首個正式交付的AG600中機身。
它有近兩層樓高,長9.8米、寬5米多,但這僅是AG600的一小部分。參加現(xiàn)場交付儀式的飛機總設計師黃領才透露,中機身由8000多個零部件組成,但在整個飛機一共120多萬個零部件中只是九牛一毛。
黃領才說,包括中機身在內(nèi)的機體部分(即飛機主體)共有3.5萬余個部件,機體內(nèi)的機載系統(tǒng)和設備有2萬多個部件,螺母、鉚釘?shù)葮藴驶考沁_到115萬多個,它們負責將飛機各個配件連接成一個整體。最終組裝后的AG600預計將有4層樓高,比波音737還大。
飛機設計師和總工程師表示,研發(fā)中已經(jīng)克服了大部分技術難題,現(xiàn)在交付的中機身難度就非常大,上半部為飛機機艙結構,下半部是輪船結構,底部還有一個用于取水參加森林救火的汲水倉,結構復雜、零件配套多。
南都記者看到,為了抵御飛機在海綿降落的沖擊力,中機身底呈V字形,厚度是上部機艙的數(shù)十倍。
探營
組裝廠房有五六層樓高定位裝置保證拼接完美
用于組裝AG600的廠房非常巨大。中航通飛位于珠海三灶的華南基地提前修建了這棟堪比普通五六層商住樓高、長約200米的平板廠房。
廠房頂部密布外形似吊臂的巨型鐵架,地面上有多個裝有滑輪、看上去像是鋼鐵鑄成的柜子一樣的裝置。除此之外,整個組裝廠房再無其它多余擺設,只有先期運抵的中機身等待其它“同伴”匯合。
中航通飛華南飛機工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傅俊旭說,幾天前在成都中航工業(yè)成飛民機公司下架的AG600機頭大部件19日也已經(jīng)從成都起運珠海,與此同時,中航飛機西安分公司研制的中央翼、外翼,以及中航飛機漢中分公司研制的后機身、尾翼等大部件也將在近期陸續(xù)完成制造及適航審查,并交付珠海進行總裝。
傅俊旭說,記者看到的這些鐵架和地面裝置其實都是定位模塊,用來固定一個個對應的飛機部件,然后通過電腦和數(shù)字化控制裝備,使得這些部件能夠調(diào)整好姿態(tài)、角度,并最終完美地組合在一起,避免結合部位出現(xiàn)任何細微的誤差,然后工人會用儀器、鉚釘?shù)葘⑦@些部件一一固定,“飛機部件數(shù)以萬計,但最終組裝完成后,你用肉眼看不到任何拼接痕跡,仿佛就是一個整體”。
制造
國內(nèi)過百家企業(yè)參與研制發(fā)動機、設備多是國產(chǎn)
中航工業(yè)和位于珠海的中航通飛承擔了AG600研發(fā)、制造、組裝的大部分工作,但它同樣離不開日益融合的全球產(chǎn)業(yè)鏈。
黃領才透露,參與研制AG600的國內(nèi)企業(yè)就多達100多家,參與研制的相關人員數(shù)萬人,其中包括國內(nèi)的民營企業(yè),“但好像還沒有廣東的民營企業(yè)”。
黃領才說,除飛機機體的鋁合金材料由國外進口國內(nèi)加工外,其余設備、零部件基本都實現(xiàn)了國產(chǎn)化,其中復雜的機載設備國產(chǎn)化率已經(jīng)達到90%,飛機的心臟發(fā)動機也是國產(chǎn)發(fā)動機Wj6。
南都記者了解到,WJ6是由我國自主研制,相當成熟的一款高性能航空發(fā)動機,目前已在運8飛機上廣泛使用,性能可靠。
性能
尺寸、最大起飛重量等性能出眾抗浪能力有改進空間
黃領才介紹,AG600的技術水平與日本的US-2相當,后者是目前全球最大,也是最先進的水陸兩棲飛機,在尺寸、最大起飛重量等性能指標上,國產(chǎn)的AG600更出眾。
有媒體曾盛贊AG600的研制使得中國水陸兩棲飛機制造水平已全面超越日本,不過黃領才昨日對這種說法予以了否認。他說,雖然AG600多項指標領先,但在一個重要指標———抗浪能力上,目前仍遜色于日本的US-2,“我們目前的抗浪能力是2米,也就是說在海浪2米高的海面上,AG600可以正常起降,而US-2的抗浪能力有3米”。黃領才表示,AG600已經(jīng)預留了很大的改進空間,隨著未來技術升級,抗浪能力肯定能達到3米。
黃領才說,超遠航程和強大的汲水能力能夠讓AG600勝任我國當前森林救火、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特別是將大大提升我國遠海救援的能力,且在大浪中也能停泊、起飛。他透露,AG600已取得17架意向訂單。
計劃
6月前完成機體對接拿到適航證至少還得3年
黃領才透露,自昨日開始,AG600的部件將進入密集交付期,按照計劃,6月份之前將完成飛機機體,即機頭、中機身、機尾、機翼等部件的對接,6月后正式總裝,年內(nèi)完成,明年上半年首飛,“首飛地肯定放在珠?!?。
黃領才表示,飛機首飛成功后,還需要經(jīng)過一系列嚴格的檢測、實驗取得適航證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由于AG600是一款大飛機,結構復雜,技術難度大,因此取得適航證的時間預計會比較長,大概還要3到4年。
另據(jù)中航通飛方面介紹,為了保障安全,還將同時制造一架專門用于實驗的實驗機型,很多數(shù)據(jù)需用實驗機型來測試,以確保真機的安全和各項性能達到設計指標。
黃領才說,AG600短期內(nèi)以滿足國內(nèi)市場需要為主,但未來將面向國際市場。
幕后
飛機為啥突然改名?
原名被深海潛水器“搶”走了
AG600于2009年經(jīng)國務院立項批復,此前一直被命名為“蛟龍600”,但到了2014年下半年卻突然更名。南都記者昨日采訪獲悉,更名背后有一樁軼事。
中航通飛華南飛機工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傅俊旭介紹,原來立項時確實以“蛟龍600”來命名,但后來也冒出來一個“蛟龍”———我國生產(chǎn)的下潛深度全球第一的深海潛水器也叫“蛟龍”,于是我們只能換成了AG600,這是一個系列,去年同樣在珠海組裝研發(fā)的我國高端公務機是AG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