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航空業(yè)發(fā)展前景光明 競爭激烈前路艱辛
亞洲快速增長的中產階級被認為是有助于該地區(qū)航空公司躋身世界前列的中堅力量。據(jù)波音公司預計,未來二十年全球航空運輸增長量的一半左右集中在亞洲。從預期的趨勢來看,去年亞洲的航空公司是飛機制造商最大的客戶,并將占據(jù)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車公司未來20年飛機訂單的三分之一以上。
但到目前為止,上述預測還是“水中月、鏡中花”。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近日發(fā)布的報告顯示1季度虧損。國泰航空表示,上半年的財務業(yè)績將令人失望。馬來西亞、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國的載旗航空公司都面臨困境。
不明朗的全球經(jīng)濟環(huán)境是原因之一,但很多亞洲國家都保持良好的經(jīng)濟勢態(tài)。居高不下的燃油成本也是困擾全球航空業(yè)的一個問題,但航空公司有多年應對燃油價格波動的經(jīng)驗。
而影響亞洲航空公司的另一個原因是激烈的競爭。尤其是很多廉價航空公司都聚集在亞洲市場,例如亞洲航空(AirAsia)、宿務太平洋航空(Cebu Pacific)和印尼獅航(Lion Air)。這種市場格局迫使價格急轉直下。新加坡航空公司在盡力提高機票銷售量,而機票花費甚至比2008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機最低谷時期還要低。此外,國泰等航空公司也在削減機票價格。
亞洲載旗航空公司都以建立自己的廉價航空公司作為回應,如澳洲航空(Qantas)、新加坡航空及印尼鷹航(Garuda)都成立了廉價航空子公司。但是該舉措只是加劇了市場擁擠的狀況,并不能為成功帶來任何保障。歐洲和其他地區(qū)的航空公司曾試圖共同成立并運營廉價航空公司,其結果毀譽參半。
目前,印度捷特航空(Jet Airways)和翠鳥航空(Kingfisher Airlines)已經(jīng)削減了低成本服務。馬來西亞航空(Malaysia Airlines)嘗試與亞航聯(lián)盟,但以失敗告終。此外,由于燃油價格上升和競爭加劇,廉價航空公司步履維艱。雖然亞洲航空旅行需求不斷增長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但亞洲的航空公司想要收獲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